中國人文化根性很重,傳統習俗很強,尤其農曆新年,所以我對之毫無好感,但唯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又很喜歡,我很喜歡傳統節日文化,中外皆是。

中國古代的元宵節是很有氣氛的,在很多朝代政府管治下,都實行宵禁,唯有元宵夜解禁,當晚文人墨客結伴同行,三步不出閨門的女子也可以在此日出外遊逛,猜燈謎、賞花燈,沾酒喝茶,在壓抑的生活下難得一次放蕩,所以古人對元宵是充滿期待的。

反而對比起現在的元宵節,卻已盡皆失色,氣氛盡無。以我家庭為例,象徵團圓的湯圓,我們就沒有這些習俗。至於傳統的猜燈謎、賞花燈,都轉移到中秋節了,元宵節可沒有這些有趣的活兒。所以在香港,在正月十五除了某些家庭會多了吃湯圓之外,基本上與一般日子無異。

用腐儒說話就是:啊!人心不思古!

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會反對這句說話,社會要革新,要進步,但也有些好的傳統應該保留的,例如元宵節。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鬧東京」,其中元夜就是元宵節晚上的意思。我們可以看看在施耐庵筆下所寫的宋徽宗時期的首都東京的元夜景色:「元宵景致,鰲山排萬盞華燈;夜月樓台,鳳輦降三山瓊島。金明池上三春柳,小苑城邊四季花。十萬里魚龍變化之鄉,四百座軍州輻輳之地。黎庶盡歌豐稔曲,嬌娥齊唱太平詞。坐香車佳人仕女,盪金鞭公子王孫。天街上盡列珠璣,小巷內遍盈羅綺。靄靄祥雲籠紫閣,融融瑞氣罩樓台。 」其中鰲山的意思,是用彩燈堆扎起的山。可見當時北宋人的元宵:極多花燈,種滿柳樹、鮮花,大街歌聲遍遍,而且還設有元宵市集。

可以想像當時熱鬧景象。

而在水滸傳中,宋江便與一幫兄弟在東京趁熱鬧,喝酒吃茶,還去嫖名妓,先嫖李師師,又嫖趙元奴。最後被李逵看在眼裡氣之不過,大鬧了東京城。

宋朝的夜生活是豐富的,以食而論,酒樓茶坊、街邊小攤通宵營業,食物種類繁多,依時而變,按《東京夢華錄》記載,夏天可吃「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砂糖冰雪冷丸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鹹菜、杏片、梅子姜」等消暑涼品;冬天可吃「盤兔、旋灸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髒」等滋補肉食。

略寫了吃喝,就寫玩樂。宋人富有,就去夜場取樂,時人叫瓦舍,主要是看伶人表演的,伶人即今天所說的明星藝人。而行走江湖的民間藝人在街頭賣藝,叫路岐人,表演精彩的可以登堂入室,到瓦舍表演。按《東京夢華錄》記載,在瓦舍表演的有「小唱、嘌唱、傀儡、般雜劇、小說、講史、散樂、影戲、弄蟲蟻、諸宮調、說渾話、商謎、叫果子。」其中傀儡是木偶戲、小說即說書、影戲即皮影戲、說渾話即相聲。

而飽暖思淫慾的,則可以像宋江般嫖妓。在宋朝時期,娼妓合法化,呈商業化現象,比唐朝更盛,青樓風氣更盛,正如上所述的京師名妓李師師,就是宋徽宗的相好,皇家醜聞,街知巷聞。如果嫖妓文化連皇帝也滲和,民間百姓可想而知。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嫖妓嫖出名頭,也算是男人一大成就。

宋時一般夜生活多姿多彩,何況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盛況恐怕比香港的聖誕節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來宋人渡江成立南宋,國家萎縮了,但人民繁榮依舊,甚至過之。元宵節中最著名的詞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可見當時元宵依舊,熱鬧非常。而辛棄疾偏偏在普世歡騰中在詞中最後留下兩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熱鬧與寂寞的鮮明對比,在人群裡的孤獨,又顯得如此浪漫。

有人說,按照辛棄疾的心懷故國,這首詞的意思是諷刺宋人貪歡,報國壯志未酬;也有人說是一首愛情的詞;也有人說是他孤獨而欲尋覓知音的呻吟。真相難測,可能辛棄疾當時沒想太多,就是喝多了酒而作的。撇除呻吟不論,我們不妨這樣看:在元宵節以外看這是心懷壯志的豪邁奔放的詞,在元宵節時,是浪漫而追逐愛情的詞。

我認為快樂的時候要全力去快樂,如果在人生最快樂時仍擔心遠慮近憂,那麼人生就太沒趣了!
有一次與好朋友談論元宵節,他才驚訝地發現元宵節也可算是中國情人節,我才感歎元宵節確實式微了。香港新一代只記得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但也不能怪責什麼,現代人包括我在內,也很少看農曆了,正月十五是什麼,我也沒辦法直接在新曆日曆上指出來。

元宵節恐怕會漸漸淡去吧?但元宵沒了,我們卻多了一個聖誕節,這就是文化融合的弊,因為有些文化被消亡了,但也是利,因為有些文化增加了。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