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泰國電影《出貓特攻隊》後,勾起了許多出貓回憶。說實在的,每一個學生都總有至少一段出貓經歷,若果完全沒有實行過或想過,學業生涯裡總有點遺憾,就像豬柳蛋漢堡沒有芝士那樣。電影深深地諷刺着泰國的教育制度,批判學校濫收費、描繪出學生為求分數不擇手段,背後的理由卻是社會的縮影。將這套電影套用在香港之上,亦能反映十之八九的教育現實,加上近期的興德學校事件,讓電影變得更具話題性。
記得小學某一次考試,我和全班同學經歷了一次最瘋狂的出貓行動。那時應該考數學科,監考老師未知急屎還是太累了,竟然離開了課室,任由我們這班化骨龍在課室內呼風喚雨。結果,紙仔在班上瘋傳,我個人認為此次出貓出得最快樂的是女班長,冰雪聰明且漂亮可人的她,寫了最少三張貓紙,然後大模斯樣地傳給班上成績最差的數位同學。那一次,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出奇地「平均」,連校長都點名稱讚。
電影的主旨是出貓,以資優生劉蓮入讀貴族學校並獲學校寬免學費開始說起。其實她是個很努力上進的女生,想考取好成績爭取到外國留學而已。而電影不忌諱地描述學校收學費外還在收家長「茶錢」,刻劃泰國社會的政治生態,即使學校明目張膽地濫收費,家長卻又為了子女的將來,而默默支付。
學校校長表面上處事公平,為學生爭取最好的留學機會。背後卻在玩手段,利用資優生為學校謀利,巧立名目濫收費用。我看電影時聯想到屯門興德學校的陳章萍校長,她要求老師提交「康復費」及餅卡等,竟然諷刺地比起電影中的校長更過份。
劉蓮原本一心向學,為考取獎學金到外國留學。但她的死黨明詩卻請求她考試時協助一下,因為明詩想參加畫劇班,卻要達到一定分數才可參加(課外活動都靠分數去判斷)。是以劉蓮幾經掙扎後,開始了她第一次出貓行動,助明詩取得好成績。
出貓的層次愈來愈高,而參與出貓的同學亦愈來愈多,劉蓮亦憑她的才智想到既可出貓又不被發現的方法,以教鋼琴之名廣收學生,然後同學會支付她學費,令她可以利用天資賺到真銀,突破了求學只是求分數的框框。後來更聯同另一資優生合作「邁向國際」,協助數十名泰國考生在美國大學入學資格試當中取得好成績,二人各收到一百萬泰銖的回報。
當然,電影以學生為主題,又怎會教懂學生不同出貓方法而不提後果。看電影的出貓方法定必令人大開眼界,也有點後悔當時為何沒想到這種形式(看電影時就會知),一方面佩服泰國編劇的鬼才,另一方面就看到電影想帶出的原始訊息,「出貓不會有好下場」。
電影嘗試描繪不同人性,成功贏得觀眾的反思、掌聲甚至眼淚。感人的一幕是來自另一資優生阿賓,他是個窮小子,與媽媽開洗衣店相依為命,店內的洗衣機常壞,媽媽要徒手洗衫,賓不忍媽媽生活困苦,立志讀好書改寫生活。
原本快將成功,卻因被富家子設局陷害而錯過獎學金考試而失去留學機會。但這次失機,卻徹底打破他為人正直不阿的性格,發覺即使成績再好分數再高,窮小子投身社會後仍只能在低下層工作,在沒有人脈沒有父蔭,貧富懸殊的泰國社會裡,窮人永遠只是窮人。
他與劉蓮合作後,為了取得回報而甘願冒險,並犧牲了一切,看他最後失敗並包覽罪名的一幕,戲院裡聽到很多拭淚的聲音。畸形的社會,足以令滿懷抱負的天才心存歪念,賓試過一次出貓賺到錢後,竟想延續靠天資出貓賺大錢的方向,想愈做愈大,令他完全陷入失控狀態。
看到最後,有種不自然的感慨。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不盡相同,但仍屬發展中國家的泰國,學校管理不善及社會貪污仍存在,電影只是輕描淡寫地帶出少部分現實。將電影套進香港層面,相信出貓的笑料可以更多,但出貓後拿到的分數,又是不是可以令一個平庸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或者說,不靠出貓而拿到高分的學生,將來又是不是注定是個成功的人?抑或求學最終只是求回報。
註: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