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小林坐在圖書館裡,手裡拿著一本不知名作者寫的書,正貪婪地讀著,旁邊坐著小明和小海。
「我就知道是圖書館。」小明用比平時要低的聲音說,但還是引來了一些目光,小明沒有理會,但聲音降得更低。「說起書,我還從來沒有認真看完一本書,總有機會讓我放下書走去真實世界。連圖書館都很少來,有時只為了看看有沒有甚麽文靜優雅的女孩在看一些浪漫情懷的書,但總是讓我失望了。你看看,今天就沒有吧。在書的世界裡,人口老化特別嚴重呢!走兩步就有一位老人家,如果真的有戰爭,那麽書的世界一定輸得一塌糊塗。沉浸在沉靜的空間內,看著密密麻麻的字,然後滿足地走出圖書館,覺得自己又獲得了許多知識,然後過兩天把這些知識挪走,再來圖書館裝進新的不等用的知識。圖書館就是這樣的存在。」
小林絲亳不受影響,迅速地汲取著書的內容。
「你不懂文字的世界。」小海也拿起書在看,書講的是一個從人間穿梭到地獄與天堂的少年的故事,死人也很忙好像是這本書想帶出的其中一個內容。讀到一半被小明的話吵到,忍不住想要駁幾句。「現在許多人靠影像來讀取資訊,然後再用影像去傳播資訊,文字少了出場的機會,但卻仍然有一些人在創造出新的文字世界,正正是因為他們瞭解文字的美。雖然我是不怎麽瞭解,但我尊重他們的瞭解。現在還有許多人靠文字謀生計,以文字興趣,這當然證明文字有吸引的地方。像你說的最後那幾句,確實是有這樣的情況,為讀而讀,沒有消化的意思,沒有汲取的欲望,只求讀過的經驗,然後跟別人說自己也讀過這本書,別人會覺得自己有涵養有文化,但其實自己根本想不起書的任何一個字,不過沒關係,那種美好而又高尚的感覺已經得到,而且還可以循環再用。但也有一班人,讀過的書存在腦海中深處,需要時便會從海底浮上來,發揮作用。當然一點用也沒有的書也存在在這個世界,那麽人們為甚麽還要讀這些書呢,因為那是一種支撐著整個文字世界的消費行為和自我填滿的心態。」
小林讀完一本,閉上眼睛,腦海裡不知在翻滾著怎樣的波浪,或者只是純粹在休息,然後拿起另一本書讀起來。
小明繼續找尋著年輕女孩的蹤跡,一面心不在焉地說著,「文字世界如果靠消費來支撐,那未免有些失品位了嗎?文字世界是可望不可及的才是,像我也可以寫出一本書,但那不代表我進入了文字世界,只能代表我不是文盲。我可以稍微走近一些,但文字世界不可以輕易踏入,要敲門也要有相當大的勇氣,而我寫書,只是在文字世界的邊陲之外無病呻吟罷了。而且文字世界不應該有金錢的位置,正如道德高地沒有金庫一樣。如果金錢湧上了高地,那麽高地會變成平原,甚至低谷。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題,圖書館就是做著抵制消費的行為,保持文字世界的高尚不可及。你可以免費帶走書,帶走文字,將作者的世界短暫地搬回家裡,然後隨你處置,你可以將這個世界放在家中任何位置,或心裡任何位置,總之期限一到,你必須原封不動地把作者的世界帶回圖書館。中間沒有任何金錢的交易,那麽文字的世界就完美地站在雲朵之上了。當然除非你想佔有作者的世界,那麽你就要稍微付些錢,補償圖書館失去了的世界。」
小海繼續讀著書,抽出嘴巴來回答,「你還真是高境界的嘲諷。精神食糧高尚,不代表真的可以保人不死,因此有一班人是需要製造出精神食糧來換取真實食糧。現實中沒有任何一個世界可以免受金錢的衝擊,金錢總可以在不同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位女神,總可以在不同的男人心中留在重要位置,即使有人不受落,但還是獲得了許多的愛,甚至可以將那個男人改變。所以有些精神食糧已經變得更大眾化更易入口,這和其他業務沒有甚麽分別。因此,書,文字,精神食糧,都是一種商品,可以輕易用錢買到的商品,正如遊戲一般,但如果要通關,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小林倏地抬起頭,小明和小海都被嚇了一跳,只見小林望著遠處一個正在書架面前選書的女孩。
「終於,終於,連小林也耐不住青春期的寂寞,要開始找另一半了。」小明興奮地說。
「我對此說法有保留。」小海謹慎地說。
小林一動不動地注視著女孩,好像這是他這輩子見過的第一個女生,而邂逅之後便再也不想遇見另一個。那女孩好像也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目光,於是向小林他們看過來,先是一愣,然後微微一笑,接著選了一本書便坐下讀起來了。
「小林認識那個女孩嗎?那個微笑是甚麽意思。」小明問。
「不知道,大概是文字世界裡的人才懂的吧。」小海答。
小林小明小海-圖書館小林小明小海的事
熱門文章
你有冇家姐?有既話我對你表示深切哀悼。
淺白的道理 要用一輩子去體會
農曆新春期間,拜年之處往往係準教師們嘅實戰之地,同親戚解釋咩係PGDE,如同教極都唔明嘅學生,只要你過到呢關,第時教咩學校都唔洗驚。
召喚每位叫Penny的男男女女,這裡有你的原因嗎?
經歷傷痛的你亦沉澱著一種成熟美, 因你已學懂怎去獨自面對失去愛人的痛, 你需要明白愛情只是人生一課, 愛人離開你也許令你更堅強、更進步。
好多女仔都話驚男仔悶,有啲男仔又會擔心自己唔夠風趣幽默,悶襯女伴。以小女子既愚見,男仔冇話悶唔悶,只有個女仔愛唔愛佢。
作者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人性是一個永恆的謎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無數思想家都在探討一個終極問題: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矛盾與沖突?今天,讓我們從一個看似簡單的博弈理論出發,揭開這個困擾人類千年的謎題。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最終往往會偏離預期?為什麼一項為國為民的政策,卻演變成一場席捲所有人的悲劇?今天,讓我們透過明朝改稻為桑的歷史事件,來解密重大政策背後的人性糾葛。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道高達4.6公里的巨浪向你襲來,這種場景會是什麼樣子?這不是好萊塢災難片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地球上的史前巨災。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揭開地球上最驚人海嘯的神秘面紗。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這個問題恐怕每個人都想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二戰時期的德國,看看一個驚心動魄的暗殺計劃,如何因為短短13分鐘的時間差,與改變世界的機會擦肩而過。
"你相信一個生物能在千裡之外感知到海洋的存在嗎?" 1954年,一位名叫F.A.Brown的生物學家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實驗,這個實驗不僅顛覆了人們對生物認知的固有觀念,更揭示了生命的奧秘與韌性。
透過一起偶然相遇的故事,帶出理性與感性的碰撞,並思考情感在觀念世界與經驗世界中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