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生輕生事態嚴峻,而港人自殺率一直高踞全球首三,有讀者來信希望我談抑鬱和自殺。這是幾個晚上也說不完的話題,也是足以寫一整本小說去講的嚴肅課題。所以我不會在此詳述抑鬱,也不會談及別人選擇怎麼面對生命,只想提醒病人身邊的親屬注意言談,與病人對話時謹慎小心。
 
我甚少公開談抑鬱,只在去年病發嚴重時撰過一篇《善良而殘忍的抑鬱自白》,但其實它多年陪伴我成長,早已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我說身體,因為確實經常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亦時刻影響著我的日常作息──無故哭泣和嘔吐、失眠、腸胃不適、頭痛、身體虛弱、胸口翳悶、渾身疲憊。抑鬱期間遇過許多人,聽過許多話。難聽的安慰說話多的是,以下列出幾個普遍例子:
 
「唔好唔開心啦」、「埃塞俄比亞啲人面對饑荒仲慘啦」、「喊係解決唔到問題」、「係咁架啦,睇開啲啦」、「有咩好唔開心啊?」和「我細個仲捱得辛苦啦!」……
 
普通人對抑鬱症一知半解,只講些自以為正面的說話,實際上無益而有害,因為患者根本連止住眼淚也無能為力,再要求我們輾然大笑只會增強挫敗感。這些毫無意義的話只令病人更感孤獨,我們不會因為你一句「唔好XXX」就擱下情緒,也不會與他人比較後減少壓力,更不需要旁人指指點點。 如果你打算隨便打發,說服我們只是大驚小怪,或藉機抬高自己,說些如何熬過來的大道理,那麼我們寧願你閉嘴。
 

當抑鬱病患者突然向你傾訴,那是我們大概無法繼續承受,掙扎許久,於是鼓起勇氣找你。我們一直獨自拼命與之抗衡、孤軍作戰,只希望伸手時得到關懷與重視,同時卻怕打擾對方。如果敞開心扉卻換來幾句自以為是的廢話,便會更封閉自己,寧願瑟縮在被窩裡展開冗長的等待,直至死亡到來。
 
母親曾好奇問我「為何依家啲後生仔郁啲就自殺,無諗過屋企人感受」,但事實上他們太在乎家人的感受了,太在意他們的期望才會受盡煎熬。從去年九月開學至今,超過十個中學生和七個大學生受學業困擾尋死,大多沒有即時求助。兒女情緒失控時,家長有否嘗試了解病因?年輕人憂慮、抑鬱,成年人只顧所謂理性分折,問兩句為何不高興,然後就自發作出更多安排,以為多報幾個補習班、幫忙計劃前途、剖析各行業趨勢就等如解決問題,其實甚少真正切身處地關心他們。
 
當我們向你求助,你未必需要提出解決方案,也不必提我們要努力點,鼓勵我們再努力一點,因為我們已經非常努力,而且努力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你可選擇與我們攜手面對,讓我們知道你就在身邊,不斷重複告訴我們「我係度,我一直都會陪住你。」或「有事都可以話我知,我會細心聽你講。」抑或甚麼都不說,細心聆聽已是最安慰的舉動。你要明白──能夠聊以自慰、自行改變思緒且樂觀的人,都不需要你幫忙。
 
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煩惱,無法分憂或分擔是可理解的,但凡經歷傷痛的人必然明白箇中的意義,你不必以生命影響生命,但你可以嘗試耐心聆聽、體諒、支持,而抑鬱症患者的親友幾乎比患者更要堅強,才不至被負能量和情緒影響。
 
最後,你知道當你快樂時,這快樂不是永恆的,所以當你痛苦時,你也應該知道這痛苦亦不是永恆的,共勉之。
 
 
P.S. 在此感激男朋友體諒我每夜失眠,不厭其煩哄我入夢,半夜驚醒、抑鬱來襲時也不離不棄,在我忽爾尖叫嚎哭時反複安慰,日復日讓我知道我有多重要,辛苦了。
 

 
筆者:葵倩鈴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kwaisinling/
Instagram:kwaisin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