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有大學準備搞個聯校麻雀大賽,引起廣泛支持,當然都有啲網絡耆英議論紛紛。學生打麻雀其實一直都有,而招惹關注則可以追溯到上年,有中大學生喺校園嘅百萬大道打夜牌,引起公眾嘩然,可謂平地一聲雷。

好多人都鐘意指指點點,話後生仔讀屎片、有書唔讀淨係識玩,其實相當短視。麻雀係千百年華夏文明嘅載體,東南西北中發白,每隻字都包含住歷史悠久嘅文化,甚麼象形、會意等漢字構形方法,幾隻牌就可以體現出嚟。牌上嘅一刀一筆、鐵劃銀勾,係前人書法雕刻嘅結晶。打麻雀需要金睛火眼,長時間不停對住一大堆番子中文字,仲未計萬子同花嘅細字,當你慢慢甩嘅時候,指公所感受嘅係刻牌師父爐火純嘅書法功力同埋藝術技巧,試問打牌又點會係一事無成呢?老老實實,離開咗學校之後,你有幾耐冇試過坐定定兼認真咁甩過中文字?係得打牌先有咁嘅機會。你可能話:「喂大佬,其實都係打個牌啫,洗唔洗長篇大論九唔搭八?」咁你就錯晒喇,打麻雀所打嘅,根本唔只係麻雀。

打牌可以救國。自1910年代五四運動起,中國風雲輩出,知識份子梁啟超就講過一句震驚十三億人:「麻將不能不打,要救國一定要打麻將」,直頭係金石良言。原因呢?第一,打牌可以睇到人品,好似劉德華話齋:「人品好,牌品自然好」,原來一百年前嘅大學者已經講緊。第二樣,打牌可以鍛鍊堅忍精神,一坐低必須打完四圈,「即使前三圈都失敗了,還有翻本的希望,我們國家和別國競賽,敗了也不能氣餒呀!」佢將打麻雀提升為救國嘅盼望,見微知著,中肯至極。所以大家明啦,以後有人鬧你打麻雀時,你可以大條道理反駁,當佢地鬧:「打少陣牌啦廢青」,你可以咁講:「我救緊國唔得閒」,因為你知道,自己打緊嘅根本唔只係麻雀,而係個人成長嘅鍛煉、係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嘅前哨戰、係榮辱與共同身土不二嘅建國大業。

話分兩頭,當時有另一位大學者,叫胡適,相信不必介紹。胡適同梁啟超睇法好唔同,佢極度反對打牌,仲強調打牌係害國咁話。兩個位都係有頭有面,一時間分成兩派:打牌救國派vs打牌禍國派。咁胡適嘅原因係咩呢?佢話:「麻將平均每4圈費時2個鐘。少說一點,全國每日只有100萬桌麻將每桌只打8圈,就得費400萬個鐘。」簡單講,即係話打牌晒時間,國人日日打到天昏地暗,有正經事唔做,仲將打麻雀同鴉片、紮腳並列,認真誇張。呢種論調就同而家鬧後生仔打牌係廢青一樣,有書唔讀淨係識玩,似乎佢地唔明白麻雀背後嘅偉大意義。

同年代另一位大作家梁實秋披露:胡適其實都鐘意打牌。曾經有一次胡適打麻雀,對家九章落地,牌面爆棚,胡適摸到隻白板,抵唔住頸打咗出去,結果輸到冇晒錢畀,要開支票。佢用一句總結胡適:「技藝不精,沒得怨。」講真,輸錢嘅人先會嘈嘈閉,好似係。我地回想一下,只有每次打輸嗰個先會話「下次唔L打」,打完之後仲會一連串:「你地係咪夾埋出千」、「都唔知點解係都要打牌」、「我戒打牌喇」、「我要同我奶奶報仇」、「我要同個仔報仇」等等,好似全世界欠咗佢咁,咁點解胡適會咁反對打牌,我諗大家都明啦……

話說回頭,梁啟超仲有句:「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讀書同打牌係相輔相成,打牌係讀書嘅動力,讀書又係打牌嘅動力,唔明講咩?是但啦,打幾圈先啦喂,救國要緊,不論你救嘅係中國、民國定香港國,打牌可以觀人於微,亦能濟國興邦。麻雀場上,四國軍備競賽,疊橋架堡、銀來銅往,碰槓之音波濤起伏,十六圈兵不血刃,而勝負可知;失敗者亦無懷憂喪志,艱貞彌厲,靜待着一次大洗牌。

打麻雀所打嘅,根本唔只係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