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提到「贏在起跑線」這說法好像真的有點研究根據,加拿大曲棍球隊註冊球員大部份也是在每年的一至三月出生的,這是因為球隊註冊日期為1月1日,年頭出生的「大B」較早發育,相對年尾出生的「細B」有絕對性的優勢。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點是,一生人的成敗不是取決於短暫時刻,有些人或許因為先天的條件而「贏在起跑線」,但是他們之後能否成材,還是需要依賴於他們後天的努力。那些「細B」或許會在人生中最初幾年因為發育較遲而落後,但是他們接下來可有漫長的人生能夠迎頭追上。

在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K•安德斯就在德國柏林頂級的音樂學院做了一個研究,研究天才是怎樣形成的。在研究開始前,安德斯請學院的教授將學習小提琴的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學生被稱為明星人物,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將來舉世知名的演奏家;第二組學生被標籤為「比較優秀」;第三組學生的演奏水平最低,估計將來他們只能成為小提琴教師。

安德斯取得這份學生名錄後,就開始對這些學生過往的學習過程作出研究。他發現在學生5歲時,三組的學生每天練習時間都是相若,大約是每周2至3小時。但是到了8歲的時候,三組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出現了明顯差異,第一組的學生平均每周練習比第二及第三組的同學多得多,而第二組同學練習時間又比第三組的同學多。

到了20歲的時候,第一組的同學差不多每周練習30小時,也就是說他們生命中功用了超過10,000小時練習小提琴,而第二組的同學練習時間為8000個小時,第三組的同學則只練習了4000個小時。

從這個研究,我們明白了天才仍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磨練而成的。或許我們某些人先天條件較佳,但是如果我們不堅持努力,我們慢慢就會被其他努力向上的朋友超越,請記著「成功非必然」。當我們看到別人成功的一面是,我們不能忽略別人當中經過的努力。這研究對於我們這些天份較差的朋友來說也是個好消息,我們只要比別人努力,我們還是有機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