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路街道邊擺放著上網服務及流動通訊計劃的宣傳架,上面以醒目繽紛的圖像與文字大幅推介兒童專用手機程式。
有關兒童的商品、服務總是比較容易賺得客人和利潤,全皆父母愛子女(以尋常地計),因此孩子衣服尺碼小,如何算,用布都要比成人少,價錢還是貴上一倍多(又可以說是賣手工吧);望似多姿多彩的玩具,隨便揀上一款,耐玩多元化的又或外面巨大的一座內裡卻三兩分鐘已玩完的,只消連帶「高學習性」、「啟發思維」等推銷字眼,仍然不愁銷售量。
回到聽上感覺時尚的兒童專用手機程式,好好思考一下,在資訊泛濫的社會中,孩子們真需要用上一部智能電話去冷冷地吸收知識?
不難想像長大以後,他們對世界的感覺和體會也僅限在腦袋的認知和刻板的印象記憶中。
人情味不能靠文字得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也不能單靠紙上談兵學來,乃是需要親身感受與嘗試,累積經驗習得的。
想要真實感受世界,用盡五官感受,非僅限指尖。
每隻鳥兒吱叫的腔調和歌聲各有不同,高低起伏、婉促間斷,亦非沉悶重覆的錄音能概括。
春天的景色與秋天的有什麼分別,這棵銀樹莖跟那片夾竹桃花瓣又有什麼相似的地方,當中的趣味,都得靠我們親目去觀察才能獲得。
還有,舌尖嚐著毛毛細雨的冰涼,又或坐在山頂之上,臉龐埋進細細薄霧,每個毛孔也像吸收著飽滿滋養的那種享受(這不比什麼精華素廣告更叫人神往嗎?嘿!),以上統統非筆墨甚至巨型螢幕平板電腦可以媲美。
最重要,永不會、也無法被任何代替物取代的(大概連英國劇「Black Mirror」某集中的仿真模擬人也不能,何況是小小一個程式?),來自父母、手足、朋友的愛與擁抱,和它所附帶的溫暖與親密感。
仍然有人辯說,此等特地開發給孩子使用的應用程式,自然是有供先必有求,然而選擇權是「用家」嗎?不,他們只是在無選擇下,使用著被成人揀選下來的選擇,從小不是玩電子遊戲,就是坐定定下來,理所當然,沉悶孤獨下,面前的「安撫物」頓成為整個世界的所有抉擇。
總說從前的小孩沒有以上的煩惱,不是沒有,有的,也比較少。
真是很忙碌走不開了?時代不同了?真是凡事都要「進步」向前看了?真是大牆外面即是危機四伏的猛獸叢林?還是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都不過是現代嬌身慣養的城市人,連自己也不情願踏出石屎堡壘的純粹藉口?
好讓大人細路,可以繼續安坐舒逸的「小匣子」內,而懶得開門走出去,到達那草丘溪水之地。
大膽嘗試一下,被大陽適當地照一個下午,被微風輕刮鬍子根(若果有──作者沒有,所以想讀者代試,嘻......),再不情願地被草間蚊子小蟲叮咬纏繞一番;大概,比在什麼專用程式上學到的更多更深刻,也更真實有趣味。
原來我們無需到處苦尋揀選。
大自然,早已是最出色最奇妙最適合我們的「專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