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說過編劇這個「小角色」,其實由一開始我是想談談作者這個「主角之一」。

可能大家從「立場」的【綠豆背後.上】、【綠豆背後.下】兩文中(其實唔睇都應該明,可以想大家可以去立場到加下點擊率即)

也了解到拍攝這個行業有幾咁困難,你會充分地明白到,一個導演、一個編劇,他們為盡心思去協助客戶完成一個出色的創作,

但客戶們都只會感到奇奇怪怪而「用自己方式來宣傳」,因為佢跟本就唔知你up咩!(Marketing既野,老細都只係想知自己有咩著數!你個行得唔得關佢鬼事咩!)

類似Norris提及過的「三角形」,D客戶真係會問返你:「做咩用d 三角形黎做point form?用圓點唔得既咩?哦!原來呢d就係創意!」

於是大眾的製作人都是過著「低頭族」的生活,「你想點就點... ...最多唔落我個名既即... ...」

而回到作者的層面,其實作為原著,絕對明白為什麼要堅持作品的「原整」,

不是作品是自己的孩子這回事,而是作品的每一個細節,(應該是)作者也有刻意的安排來寫,寫出來不會沒他的意思。

就等於電影的每一個鏡頭,拍下來是有他的目的,不要然為什麼要觀眾看這個鏡頭?

其實如果要尊重作者,大家也曾經三口六臉說過明白(訪問中有提到這個動作),而過程中,相信也是為了尊重作者,才令製作人拍攝中的某些情況不太愉快。

但要知道整個合作的團隊還應該包括監製及作者,原只是拍攝的團隊,(雖然我真心認為老闆也應該是團隊之一,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只負責比錢就算)

整個合作要表達的訊息應該要一致,而從訪問中我看到的導演轉述中,作者及導演已經有分岐,只是為了「盡善完成作品」(傾咩Q即,要出街啦!拍都拍唔切啦!傾喎...)

堅既,訪問中已看得出實際的情況有「幾咁趕」,如果我是作者也只好「低頭」,我承認我係無咩腰骨,因為呢D都唔係心目中既大事大非(何況書既銷量即刻大升啦!有咩所謂!)。

其實當一個文字上的作品原原本本地將故事直接拍下來,一定不會被習慣看影像的人所討好,但卻很可能給予這個故事的讀者有另一種的味道。

因為這都可能是一個嘗試,但有冇人願意做,其實最後也回到最原始的問題,「有錢咪拍囉,唔通要我比錢你去做自己都唔鍾意見既實驗咩?比得導演就要相信佢既專業架啦!」

但當你遇到一些「連自己都唔知自己想點既導演」時,你沒可能不出聲,就如訪問中,一開始導演也不知道自己想拍什麼時,作者憑什麼相信你可以拍出好的作品?

可能你一直跟製作團作合作,大家從工作上會明白、了解更多,但作者並沒有參與其中,他應該如何理解大家的想法,應該如何去合作?

正如一開始我相信老闆是一個廢話連篇的話事人,最好他不要插手一樣。如果抱著一個心態,作者就是只會妨礙拍攝進度的人,希望他減少出現的心情時,

你有沒有真心想跟他去合作呢?

當然所有事都只是假設,但相信有跡可尋,說穿了就是大家有沒有互相尊重對方,

更更更更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才是重壬要的,沒有這一點就沒有這種綠豆事件)

老闆有沒有重視過創作人與製作人的心血,大家要明白,《綠豆》... ...只是臨時被拉上馬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