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都有落啊唔該!」司機舉手示意收到。

這裡早已變得不如童年時那般熱鬧,商戶也遷離了這個小社區,剩下的也只是苟延殘喘地活著。

這幾天趁著裕民坊最後交吉之前,到裕民坊走了一趟,下車後看見當年的仁愛圍、美都大廈,以及銀都戲院,已變成發展豪宅的地盤,與對面那殘破不堪的樓宇形成強烈對比。

我,在觀塘區土生土長了22年,雖不比區內的老前輩了解觀塘,但見證了觀塘區的變遷。

小時候的娛樂除了玩具、放學嚷著要在遊樂場玩、在電腦檯面前侵佔地盤之外,星期六日,老媽都會帶我們出外,最常到的地方不是外婆家,就是觀塘。老爸和爺爺在觀塘有一間五金雜貨店,她總會將我們寄放在那裡,或是把我們放在附近的圖書館後,便開始她那一小時街市遊。

自我升上初中後,開始對香港歷史產生興趣,最愛做的事當然是將圖書館有關的書籍全掃下來,空閒時間就會走落當區感受一下書中所抽寫的氣氛。那時我未有能力購置一部相機,所以只能用肉眼記錄眼前的境況。

要說這裡最深刻的地方,不是老爸樓上的遊樂場,不是附近的圖書館,也不是繁華大路的觀塘市中心,裕民坊、仁愛圍、同仁街市集所組成的生活圈,可謂大人的購物商場,小童的遊樂設施、以及仁愛圍附近迄立了一棵數十年的老榕樹,圍在那裡乘涼的阿婆阿伯。由早到晚,人車尤如血液流動,從沒有停止過。

自從市建局公佈重建方案之後,這裡的生氣漸漸感退,繁華不再,昔日的政府合署下的郵政局每天都排滿一列等寄發郵件的市民,旁邊的健康院更是坐滿等候看診的病人,自關閉並分批拆卸後,那裡儼如廢墟,水靜蛾飛。銀都戲院也於2009年悄然落幕,仁愛圍那裡的偉利模型遷出後不久,巴士總站也遷離,再看不見巴士小巴等候入站。裕民坊的麥當勞也難逃歲月,於2017年中宣佈離開。

中學畢業後,甚少再到觀塘,市中心也只成為轉乘的中途站。 .
「遺憾我當時年紀不可親手擁抱你欣賞
 童年便相識 餘下日子多閃幾倍光
 誰讓我倒流時光一起親身跟你去分享」

重建不只是為當區帶來新面貌,更是讓街坊再花時間重建之間的關係,即使重建後的觀塘面目全非,但卻深深刻印在腦海成為回憶,不會忘記麥當勞叔叔結業關燈的那一刻,更不會忘記那時那刻的地貌及環境。

「沒法改寫既定結尾 就期待下世紀」